鉴于禁毒问题具有超越国界的复杂性和广泛性,“国际禁毒日”的设立初衷在于号召全球人民联手共同解决毒品问题,以达到国际社会关注和共同参与的效果。而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禁毒运动的国际多边合作,就是在一百多年前的上海发端的。1909年2月,由美国发起、中国主办、十三个国家共同参与的世界第一次国际禁烟大会在上海隆重召开,会议第一次确认了鸦片等毒品必须在世界范围内禁止,并为三年后在海牙签订的第一部国际禁毒公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这一历时26天的会议,不仅有力推动了中国禁烟运动的开展,更被视为国际禁毒运动的滥觞,史称“万国禁烟会”。
19世纪列强借助鸦片打开了中国的国门,强迫清政府承认鸦片贸易的合法化。随后几十年内,鸦片像一场黑色的毒流迅速蔓延各地,贩运和吸食鸦片之风猖獗。至20世纪初,全国吸食鸦片者已达2500万之多,烟馆多于饭馆,“十室之邑,必有烟馆;三人行,必有瘾者。”形容枯槁、瘦骨嶙峋的瘾君子形象不仅使国人被贴上了“东亚病夫”的侮辱性标签,白银的大量外流及国库的日益亏损,更让中华民族面临着亘古未有的经济和生存危机。国贫民弱,烟害遍地,禁烟已成为朝野上下有识之士的共同呼声。
与此同时,烟毒泛滥已发展成为形势严峻的国际问题,鸦片在中国的大量倾销导致英美等西方列强国内也出现了严重的社会危机。
随着在美华工的烟瘾日盛,美国国内及其属地菲律宾的鸦片问题也日益严重起来,人们开始认识到鸦片贸易“不但有损中国,亦有损世界各文明国”。于是美国提议在远东有属地的西方国家和深受烟害的东方国家一起,召开一次国际禁烟会议,共同调查远东鸦片贸易问题,寻求控烟对策,并援助中国禁烟。而作为当时鸦片贸易霸主的英国在从中国攫取巨额财富的同时,鸦片的回流使其国内及其殖民地印度也饱受毒害,社会风气日衰,瘾君子数量递增。面对禁烟呼声的持续高涨,在国内舆论和国际谴责的多重压力下,英国最终同意了美国的提议。
在此背景下,经过国际间的反复磋商和酝酿,各国逐步达成共识,定于1909年初在中国召开国际禁烟会议。而会议之所以选在上海举行,不仅因为列强在上海设有租界,“国中之国”的地理因素为会议的召开给予了便利,更因华洋杂处的上海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鸦片贸易口岸,为与会代表实地调查和了解鸦片状况提供了典型性,而当时上海的禁烟态势也正是清末禁烟运动的一个缩影。
1909年2月1日,万国禁烟会在位于公共租界外滩的汇中饭店(今和平饭店南楼)正式开幕。来自中、美、英、法、德、俄、日等十三国代表汇聚一堂,共商禁烟大计。会议期间,各国代表各自提交了本国及属地内的鸦片问题调查报告。大会审议、讨论并最终通过了禁止鸦片、吗啡的九项决议案,其中有五项直涉中国:第一、二条承认中国禁烟的成果和努力,并号召各国政府也逐渐推行禁烟令;第七、八、九条建议在中国设有租界的相关国家关闭租界中的烟馆,与中国政府缔结含鸦片成分的戒烟药禁运的条约,在租界内实行“药商专律”。决议案中的其他四条,面向全体与会国。
大会主席、美国代表勃伦特在大会闭幕词中表示,“通过的决议表明国际社会已就鸦片问题的严重性取得了共识,接下来的任务就是各国政府根据各自情况采取相应措施,厉行禁绝”。鸦片贸易第一次作为不道德的交易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批评.
从此后的情况来看,包括英国在内的与会各国,都基本履行了决议的内容,参与了禁烟。
万国禁烟会成功唤起了各国对毒品危害的正视,揭开了国际联合禁毒运动的序幕。尽管大会通过的决议案对与会各国不直接具有法律约束力,但其主要内容被此后第一部国际禁毒公约——《海牙鸦片公约》所吸收。会议在国家单边行动发展为国际多边合作上的开创性贡献,在国际禁毒史上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并在客观上为中国争取禁烟主权、进一步推进禁烟运动创造了有利的国际环境。
(文章来源:《上海法治报》2018年6月26日)
(作者:华东政法大学法律史研究中心 孙晓鸣)
|